哪怕赔3.7亿元,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马斯克为何忍不了?|美国|拜登_网易订阅
印度人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体系。正解局出品最近,马斯克在推特大搞裁员,引发各方关注。新老板上任,三把火。马斯克确实够“任性”,直接裁掉了一半的员工。马斯克大裁员,主要有几个理由:一是亏损严重。FactSet的数据显示,推特在过去10个财年中有8个财年出现亏损。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推特每天亏损超过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91万元),除了裁员“别无选择”。推特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来源:推特公司官网二是铲除异己。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收购推特后,马斯克已带领50多名特斯拉员工加入推特,其中大多数为来自 Autopilot部门的软件工程师。只有裁掉一部分人,才能安插自己的“嫡系部队”,马斯克才能获得对推特更大的掌控力。除了裁掉大批普通员工,马斯克还直接开掉了推特的最高管理层。其中,就有推特CEO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CFO奈德 ·西格尔(Ned Segal)、法律事务和政策主管维贾亚· 加德(Vijaya Gadde),以及首席客户官莎拉·佩索内特(Sarah Personette)。基本上是一锅端了。值得注意的是,CEO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和法律事务和政策主管维贾亚· 加德,都是印度裔。这两人被解雇后,将分别获得3870万美元、1250万美元的补偿,合计达51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3.7亿元。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与维贾亚 ·加德为何马斯克宁愿赔3.7亿元,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据消息人士透露,主要是因为印度裔在推特内搞团团伙伙,破坏了整体工作效率。这从侧面反映了印度人在海外的一个特点:抱团。说印度人团结,这似乎与我们的常识不符。毕竟,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诚如其言,印度是联邦制,中央政府控制力差,官方语言就有20多种,还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看起来更像是一盘散沙,和团结扯不上关系。这说得也没错。但需知,在海外特别是美国的印度裔,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统计数据显示,18岁以上的美国印度裔中,83%都上过大学,这一比例不仅高于亚裔整体的71%,更远高于美国整体的59%。而且,这批人大多都是高等种姓。高知,高等,属于同一个圈层,这是在美印度裔团结的基础。这种团结,在职场上的表现,就是拉帮结派。一个印度人当上部门负责人后,就会马上招入大批印度人。一家美国企业里的印度裔员工在晋升中,印度高管会优先考虑印度下属,印度下属也会无条件拥护印度高管。印度人的团结,还体现在成立各种组织上:一是印度理工学院美国校友会。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好的大学,类似于中国的清华大学。很多美国科技企业的印度裔高管,都毕业于此。印度理工学院美国校友会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成为连接印度与美国的人才输送纽带,还成为在美印度裔精英互相帮助的平台。二是印度企业家协会。这家机构成立于1992年,搭建成各种人际关系网,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青年寻找导师、拓展人脉、创业孵化。印度企业家协会在13个国家设立54个分支机构,拥有10000多名会员,影响力不容小觑。三是印度党团。除了商界外,印度裔也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政坛从政的印度裔超过150人。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初,就任命了20名印度裔高官 ,其中17人在白宫担任要职。在印度裔商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印度人还成立了各种印度党团,影响美国的大政方针,为印度移民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金融时报》称,即便如今硅谷的印度裔高管已经数不过来了,印度人不再需要像最初那样,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打入科技行业,但他们互帮互助的习惯仍然延续着。这种抱团,是“前辈提携后辈”,能让初到美国的印度裔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抱团,是“我们挺你”,也能让天资不差的印度裔精英在美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部分全球名企的印度裔CEO可以说,印度人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体系。这种生态体系,类似于我们熟悉的“温州帮”。在《浙江小县10万人在意大利: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华侨之乡”》一文中,正解局曾介绍浙江青田县50多万人中,有33万人在海外打拼谋生,成为远近闻名的“华侨之乡”。青田人走遍世界各地,靠的也是“抱团”。中国在美的高知群体,为何没有形成生态体系,为何没有培养出一批全球名企CEO?这值得我们思考。
标签: 标签14
外媒:奔驰董事会主席称朔尔茨访华绝对正确, 反对疏远中国_网易订阅
外媒:奔驰董事会主席称朔尔茨访华绝对正确, 反对疏远中国_网易订阅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当地时间7日在柏林的欧洲管理技术学院参加一场活动时表态,反对疏远中国,称那些“想放弃中国”的想法是不可思议的。资料图报道称,就在几天前,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一个商界领袖代表团访问中国。康林松7日在参加活动时称,他深信全球化的好处,而朔尔茨此次访华“绝对正确”。他还强调,“疏远中国是错误的方向”。德国《明镜周刊》也报道了康林松的表态,并提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汽车行业对中国非常依赖。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开启其首次访华之旅。当天,朔尔茨在北京表示,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与朔尔茨随行的德方经济代表团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据德国《商报》此前报道,100多家公司申请政府专机上令人羡慕的座位,最终12家获准,因为中国的商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在中德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杂音的当下,此次访问无疑传递出德国工商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商界领袖来自多个行业,他们代表的企业每年在华营收高达数百亿欧元。相关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高管随朔尔茨访问中国,证明任何想让中德经贸关系疏远的“离心力”都比不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延伸阅读:德企经理:大众若失去中国市场 将很难实现独立生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琳 侯隽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北京,这是他就任以来的首次访华行程。虽然访问时间短暂,但仍为中德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朔尔茨此行带来了一个超豪华的企业家天团,包括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瓦克化学集团,汽车领域的宝马、大众,医药生物企业默克集团、拜耳集团、拜恩泰科公司,金融领域的德意志银行,能源企业Geo Clima Design,制造企业西门子,食品行业的喜宝集团,以及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据德媒此前报道,有100多家德国企业申请随行,最终只有这12家获准。当前,世界局势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鼓吹”脱钩”的非理性声音正在抬头。在此背景下,朔尔茨此行释放了明确的积极信号,即反对脱钩、加强中德经贸合作。访华前,朔尔茨曾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文称,”直接对话现在变得更加重要”。那么,访问时间不到24小时,朔尔茨和众多企业家抱着什么样的期待而来?他们又收获了什么?资料图这些德企与中国的联系有多紧密?外媒形容,朔尔茨此行是将”德国最大的品牌带到中国”。不难看出,这些企业都在中国深耕多年,与中国联系紧密,多家企业在近期豪掷大手笔,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大项目纷纷落地。先看两家化工巨头。巴斯夫CEO马丁·布鲁德米勒在今年9月初刚刚来过中国,此次再次随行。9月时,他在广东湛江见证了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总金额约100亿欧元。瓦克化学在中国多地都有生产基地,其与道康宁在张家港共同建有世界级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之一。2021年10月,瓦克化学曾斥资9亿元收购山东有机硅上游材料生产商。2021财年,瓦克化学大中华区销售额达17.9亿欧元,创历史新高。作为访华团中唯一的运动品牌,阿迪达斯自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消费者联系紧密。近年来,阿迪达斯的势头开始放缓,不过,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仍然不减。今年3月,萧家乐成为其中国市场新负责人后表示:”我们成立了一支更加精细化的团队来近距离了解并服务中国市场”。阿迪达斯对中国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西门子公司总裁罗兰·布希也搭上了朔尔茨的飞机。10月27日,德媒报道,西门子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数字工业”部门的业务,涉及工业软件和工厂自动化等领域,并加深与中国的关系。不仅如此,西门子CEO博乐仁认为,应加强”数字工业”部门在华生产、研发和管理,并在此建立德国之外的第二总部,其”马可波罗”项目还将制定一个”中国总体规划”,设定15%的数字产业增长目标,远高于西门子历史上的6%至9%。两家汽车巨头公众更为熟悉——大众汽车CEO奥利弗·布鲁姆和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也在此次随行名单中。大众每年约40%的利润来自中国。近期,大众宣布,其软件公司Cariad计划与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线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大众将向该企业投资数十亿美元。中国是宝马最重要的市场,销售份额达1/3,中国也是宝马重要的生产地,在沈阳有宝马全球产能最高的工厂,全球生产的所有宝马汽车中有1/3在此下线。今年6月,宝马又宣布在沈阳开设第三家工厂,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10月,宝马透露,将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资料图10月14日,德国《商报》报道称,与中小型企业不同,大众等大企业由于多年投资中国市场,坚持甚至扩大其在华业务,并向德政府施压不要削弱市场支持。一位企业经理表示,大众集团每年约40%的利润来自中国,向数字化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型对此格外依赖。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大众将很难实现独立生存。再看默克集团,该集团开展中国业务已近90年,涉足医药健康、生命科学、电子科技三大领域,将中国视为”重要战略市场”。眼下正值进博会期间,默克带着新产品新服务也在此亮相。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Allan Gabor)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过去十年,我们在华总投资达到55亿元人民币,目前在中国拥有4个技术中心、20个实验室和4个大型生产基地。”今年1月,默克宣布2025年前将在中国追加10亿元人民币投资电子业务。4月,又宣布将投资约1亿欧元,加速在无锡进行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很荣幸我们的CEO此次能够作为德国总理朔尔茨随访团成员之一访问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对世界各国以及包括默克在内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弥足珍贵。”安高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中国对于默克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更是默克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对中国市场投资,加码中国市场是我们不变的承诺。默克也将秉持‘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以不断优化的全球网络和持续升级的在地化能力助推中德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动能,并通过我们在各个业务领域的持续性创新努力,为全球民众带去福祉。”资料图双方收获了哪些成果?朔尔茨访华前不久,10月26日,德政府批准中远海运集团持有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24.9%股份。这一交易曾遭遇重大阻力,但朔尔茨力排众议,并坚持德政府的决定”是正确的”。德国《商报》报道称,继前述收购后,柏林还将拟批准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半导体技术公司埃尔默斯的晶片生产工厂。朔尔茨此前表示,三年来,世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际秩序、能源和食品供应、全球经济和物价带来了严重影响。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来到中国后,朔尔茨更是多次明确”反对脱钩”。”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德中建交50年来,两国政治、经贸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德国不主张‘脱钩’,希望确保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平等市场准入。””全球化带来富裕和繁荣,德中合作富有成果,双方进行坦诚沟通交流十分有益,应维护好这种伙伴关系。德方愿同中方加强平等互利合作,为两国企业家在对方国家经营提供公平市场环境,让双方都从中获益。”言语间,朔尔茨的态度尽显。资料图行程还未结束,朔尔茨也收获了来自中国的”豪华订单”。11月4日,朔尔茨访华期间,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宣布,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总价值约170亿美元。除了航空合作,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绿色发展、生态环保、人文交流等方面,也是两国领导人提到的深化合作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朔尔茨此行正值德国受能源成本飙升、通胀和出口下降影响之际,经济处于衰退边缘,使得维持稳定的对外经济合作更加重要。而中国已连续六年保持德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数据显示,2021年,中德贸易额再创新高达2453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增长8.1%至1036亿欧元;从中国进口额增长20.8%至1417亿欧元。另据德媒今年9月的报道,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研究显示,近年来,欧洲前10大投资企业在华投资额占欧洲在华总投资额的近80%。德国作为最大投资国遥遥领先,过去四年在华投资额占欧洲在华总投资额的43%,2021年甚至高达46%。科隆经济研究所(IW)的一项研究表明,仅今年上半年,德国在华投资就达100亿欧元,这是迄今在华直接投资的最高纪录。这些数据是双方经贸联系不可分割的最佳注解。正如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今年10月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所说,中德建交以来,双方携手走过了一条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不平凡道路。”在高水平基础上发展中德关系,就好比建造一座摩天大厦”,只要双方牢牢把握对话合作的主基调,增进对彼此的正确认知,妥善管控分歧,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中德合作的摩天大厦定能岿然屹立。责编 | 郭霁瑶(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